电子营业执照全国互通互认,引入民资的核电项目陆续投入建设,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覆盖超4亿人次,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组建,长三角4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跨区域共享——这些看似独立的场景,正汇聚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生动实践。
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拆除看不见的“地方藩篱”,激活要素流动的“一池春水”,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减法”攻坚拆除制度藩篱
3月12日,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发射能力得到完整验证。
在海南组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之前,民营企业想获得火箭发射工位难度很大。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发展部副部长许锡锴告诉记者,未来两三年内,商业火箭发射需求将迎来井喷式增长。文昌建了商业发射场之后,才能够满足商业航天的发射需求。
“今年上半年,TD550D取得国内首个无人直升机型号合格证(TC)。”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总经理李晓亮介绍,航空器型号合格证适航取证是保障航空器安全、规模化商业运营的基础。
这张TC证不是终点,而是产业爆发的发令枪。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8万家,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一开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发布,从“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励做的”三个维度明确了顶层建设方向,一系列切实举措相继落地。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其中金控配资,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居于首位。
市场准入是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经营、参与竞争的起点。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各地市场大门同等敞开,企业可依据自身实力和市场前景自主选择进入不同区域的市场,打破地方设置的不合理准入壁垒,为国内大循环疏通市场准入的“血管”。
4月24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对外发布,事项数量从2018年首版的151项压减至106项。越缩越短的清单,映照出越放越活的市场。从2018年起,全国经营主体增长超过了70%,“宽准入”红利切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从规定企业“只能做什么”到只管企业“不能做什么”,这张“一单列尽”的清单背后,实质是“非禁即入”的管理理念转变,政府部门管理模式自然要随之而变。各地持续推出配套政策,推动经营主体有机会“进入”、有规则“融入”。
“新业态多少与传统业态沾边,在相关工作规范尚未理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放宽准入和有效监管之间进行平衡。”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新业态监管空白导致政府不予审批”的情况,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求的“非禁即入”相违背,在破除这种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政府管理的思维方式也就随之转向主动服务,保障产业蓬勃发展。
以旅拍为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优化旅拍行业市场准入审批事项,简化登记审批流程,联合公安、税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全覆盖实现“即申即办”,从而达到高效办结。截至2025年4月10日,仅在西双版纳告庄景区就有290户旅拍经营户,比2021年底增长超过90%。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达92.21%。
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已累计向社会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积极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壁垒;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涉市场准入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推进市场准入法治化;民营经济促进法着力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市场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持续推进的法治建设,为完善市场准入增添“刚性保障”。
要素流动壁垒不断破除,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法”赋能激活市场基因
在破除壁垒的同时金控配资,高效联通体系加速成型。
——基础设施“硬联通”降成本。
5月15日,随着一台黄蓝相间的内燃机车牵挂着三节绿皮车厢及一个车头缓缓驶出武昌火车站4站台,朝着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缓缓驶去,标志着该线路联调联试正式开始。随着沿江通道各个节点的陆续建成,它将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各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网络的“毛细血管”,让人流、车流、货物流更加便捷高效。数据显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经突破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已基本成型,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1%,为2006年建立相关统计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
——规则标准“软联通”提效率。
不久前,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在苏州正式启用,130公里外的上海机场(600009)货站“完美复制”到苏州,而这种“复制”,既包括原有的功能分区和流程设置,更包括机场安检等所有标准的“复制”。
通过苏州前置货站,货物安检、海关查验、收运等环节都在企业园区内进行。苏州企业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上海丰富的国际航线资源,最多可降低地面物流成本近30%。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数据要素“新联通”赋动能。“没想到只需要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提前备案,就可以直接拿社保卡挂号就医,缴费时实时结算,比以前需要收集票据再回省报销方便太多。”从山东来北京就医的高女士告诉记者,这次跨省医保结算的体验,改变了她对异地就医难的印象。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跨省结算为群众垫付的诊疗资金达到469.9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11.44%。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7个统筹区已开通医保钱包,实现跨省共济。
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服务专区等数十个主题服务专区一目了然,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0多个国务院部门平台的政务服务在这里贯通,各地也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地方政务服务端口……
各地区加快构建完善多级互联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安全共享。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
破立之间的中国答卷
炎炎夏日,各地气温持续走高,电网负荷不断创新高。在这迎峰度夏关键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已经“厂网分开”20多年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历史性手牵手,今后可以开展常态化交易、在不同经营区自由买电售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对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跨区流动、互济互补的生动场景,正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日常写照。7月1日启动的南方送华东电力互济交易,超20亿千瓦时电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等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跨经营区市场化交易。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时提到,“畅”的循环改善: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上半年,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改善,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日前举办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建议,下半年,改革型政策要加快落地。加快完善“反内卷”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掣肘破除掉,当“破”的勇气遇见“立”的智慧,中国经济正澎湃起前所未有的活力。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金控配资,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加速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据测算,相关基建、物流、数据要素等领域到2027年将形成超50万亿市场规模,2025~2027年复合增速达12%,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炫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