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全称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和住房公积金(一金)。它由单位与个人共同缴纳(部分险种仅单位缴纳),覆盖从日常医疗、退休养老到住房安居等多维度需求,是劳动者重要的“安全网”。以下从“基本概念、缴纳规则、核心权益、常见疑问”四个维度金投策略,全面解析五险一金。
“五险”:基础社会保障,覆盖生活关键场景
“五险”属于法定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只要建立劳动关系,单位就必须为员工缴纳,个人部分由单位从工资中代扣代缴。各险种功能、缴纳比例(全国有统一框架,地方可微调)和权益各不相同。
二、“一金”:住房保障专属福利,可贷可提灵活用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住房专项资金”,虽不属社会保险,但同样具有强制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缴纳),核心用于解决住房问题,优势远高于普通储蓄:
1.缴纳规则
比例:单位和个人缴纳比例相同,范围为5%-12%(由单位选择,如单位缴10%,个人也缴10%),缴纳基数为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有上下限,如北京2024年基数上限为33891元,下限为2320元)。
例:月薪1万元,单位和个人各缴10%,则每月公积金账户入账2000元(1万×10%×2),全部归个人所有。
账户管理:分为“个人账户”和“单位账户”,缴纳金额全部存入个人账户,不计入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可避税),且每年按1.5%的利率计息(相当于“保本增值”)。
2.核心权益:3大实用场景
买房贷款:公积金贷款年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2024年5年以上公积金利率3.25%金投策略,商贷约4.5%-5.5%),以贷款100万、30年为例,公积金贷款比商贷少还约20-30万元利息。
租房提取:无房者可凭租房合同、租金发票等材料,每月/每季度提取公积金(北京每月最高可提2000元,部分城市按租金全额提取),直接抵扣房租。
其他提取:买房付首付、还房贷、装修房子、退休、出国定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均可全额或部分提取公积金;部分城市还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大病医疗费用。
三、五险一金的“关键注意事项”:避免权益受损
缴纳基数≠工资,可能影响权益
部分单位为降低成本,会按“最低基数”而非“实际工资”缴纳五险一金——比如员工月薪1万,却按当地最低基数(如2320元)缴纳,会导致:①养老保险账户余额少,退休后养老金低;②医保报销比例不变,但账户每月入账金额少;③公积金账户余额少,贷款额度低。遇到这种情况,可向当地社保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
断缴影响大,尽量避免“空窗期”
医保断缴:断缴当月无法报销医疗费,断缴3个月以上,累计缴费年限可能“清零”(退休后需重新缴满规定年限才能享受终身医保);
养老保险:断缴不影响累计年限(15年是累计计算),但会导致账户余额减少,退休后养老金略低;
公积金:断缴会影响贷款资格(多数城市要求连续缴满6-12个月才能贷款),但账户余额不会清零。
建议离职后通过“灵活就业身份”自行缴纳社保(只能缴养老和医疗),或尽快找到新工作续缴。
异地缴纳可转移,权益不流失
跨省换工作时,五险一金可办理转移:
社保: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官网/APP)在线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及个人账户余额;
公积金:在新工作地开立账户后,向原缴存地公积金中心申请转移,全部余额可转入新账户,不影响使用。
四、常见疑问解答:厘清易混淆点
Q:灵活就业人员能缴五险一金吗?
A:可自愿缴纳“养老+医疗”两险(按当地基数的20%左右缴费,全部自付),公积金部分城市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如北京、上海),五险中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无法单独缴纳。
Q:男性缴纳生育保险没用吗?
A:有用!男性缴满一定年限,配偶生育时若未缴生育保险,可报销部分生育医疗费用(约为女性的50%);同时男性可享受陪产假及陪产假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Q:五险一金能“退保”吗?
A:社保(五险)一般不能退保,只有达到退休年龄未缴满15年、出国定居、参保人去世等特殊情况,可申请退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公积金在退休、出国定居等情况下可全额提取金投策略,相当于“退保”。
炫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